无标题文档
用户名: 密码:  
  ·中文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海外上市申请 海外上市动态 国企海外上市 国际财经 国内财经 政策动态 高端访谈
新闻 海外上市研究 国内上市动态 民营企业上市 中小企业 财富故事 企业之星 创业指南
会议 海外上市法规 海外上市案例 海外交易所 服务机构 风险投资 并购重组 私募融资
培训 海外上市博客 海外上市百科 上市公司人才 常见问题 图片新闻 视频播放 留 言 板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投行高层访谈
 

J.P摩根许立庆:以纪律性打败股票市场高波动性

  录入日期:2009年3月2日   出处:搜狐财经    作者:谢刚     【编辑录入:本站网编】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JP摩根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行政总裁许立庆先生。请您先跟我们网友打一个招呼。

  许立庆: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谈。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金融危机,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请您先谈谈您对这次危机切身的感受?

  许立庆:这次的危机并不是我们过去看到经济循环的危机,这是一个世纪的危机,一百年才发生一次,这一次危机的来源是从金融业开始的,这个和过往的衰退是不一样的,过往的衰退很少是从金融业先产生问题,金融业在现代经济里面扮演心脏的角色,当心脏出问题的时候肯定整个经济都将全面受到影响。 
 
  主持人:您有什么切身的感受吗?比如在海外的经历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许立庆:在去年10、11、12这三个月里面我们突然看到所有投资的标的物,不管是股票,债券,农产品,每一个月下滑大概都是10%到15%,这是全面性的下滑,这在投资来讲是非常少见的。在投资理论里面有一个原则就是分散风险,如果分散的话风险就可以降低,可是这个原则在这一次金融风暴当中完全不适用,在过去三个月里面不管投资地产,还是股票,债券,境内境外,你只要投资就会赔钱,所以这个感受是特别深刻的,这是我从业20多年以来第一次看到。

  主持人:您对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是什么态度呢?因为现在这个争议也比较大。

  许立庆:这本来是一个好东西,诺贝尔奖也给这方面学术有研究的几位教授颁过奖,他们都是研究现代的金融理论。但是,为什么现在造成这么大的后果?其实不是诺贝尔奖颁错了,因为现代投资理论一个基础就是分散,如果足够分散,风险就会降低,但是风险不是可以消灭的。

  根据现代金融理论衍生出来之后的很多理论,但是后来的使用者就忘记了原来定义的基础,认为风险可以管理的话就可以放心的去冒风险,因为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别人,我本来只敢投资一块钱的现在就敢投资十块钱了。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第一条就是风险是被降低,而不可消灭,所以,当风险产生的时候整个体系就受到挑战甚至发生崩溃。这个时候才发现还有风险没看到,从十块收回一块的过程就很痛苦,这是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

  主持人:您的态度是应该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的?

  许立庆:对,衍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大家经过金融创新以为风险可以被控制,风险可以被管理。事实上不是,所以如果大家有风险意识的话,就不会敢把债务起得那么高,衍生产品就不会发展得那么极致,导致产生这次的危机。

  主持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机会更大还是挑战更大?

  许立庆:中国的经济在这次金融风暴里面有它独特的地方,就实体经济来看,政府的储备或者是企业的盈余,一般老百姓的储蓄都比较高,所以有比较多的钱可以用来建筑防火墙,以避免金融风暴的侵袭。但是,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因为全球金融体系出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实体经济,比如说美国的汽车业,也会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中国有10%的GDP是靠出口的,所以也会造成广州那一带很多的企业没有订单,中国出口量大幅下降。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刺激消费来取代对海外需求的依赖,所以这是中国的优势。另外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跟境外是有隔绝的,中国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少,

  主持人:您认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许立庆:中国的经济相对来讲受影响较小,但是迟早这个防火墙是要被打开的,因为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趁墙外面的“敌人”比较薄弱的时候,也出去锻炼一下,不然等他们休息好了又回来进攻,那个时候又麻烦了。

  中国在实体经济比如制造业,已经变成区域甚至全世界的霸主了,是不是在金融业也能有类似的成就?中国金融业如果想至少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成为亚太区域的中心,这个时候就是绝佳的机会,如果现在没有出去的话就反而是中国最大的危机。趁这个机会跨出去一步,当然这一步不要跨得太远。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对中国金融行业来说是“走出去”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许立庆:我认为要有阶段性的走出去,而不是一步到位。事实上,如果20年内能做到全亚洲的金融中心已经很不错了,中国的金融业也可能和中国制造业一样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这两年从一波大牛市之后基金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去年又损失惨重,您觉得中国基金行业发展面临最大的机会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许立庆:现在中国有上亿的基民,对基金公司是一个最大的机会。有这么多的基民,怎么提供给他们赚钱的机会这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始终认为,基金公司不能帮基民赚钱基金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主持人:从您多年投资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的话,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许立庆:一个是产品的多样化,产品多样化对于分散风险是比较重要的。另外,很多人还讲到基金公司品牌,其实品牌是比较通俗的讲法,品牌在投资上来讲就是投资风格,这个风格会变成一面旗帜,形成基金公司的品牌。

  如果一个基金公司说要服务全部上亿的基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么多基民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每个人需要也不一样。如果基金公司有自己的风格,每个基金公司就有适合它的投资人,这就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最不好的就是基金公司互相抄袭,到最后大家看起来都一样,这也就没什么特别了,买谁的基金都是差不多,这样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就会扼杀基金业的发展。

  主持人:现在中国基金行业产品的同质化还是比较多的,基金品牌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投资风格的建设,您觉得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

  许立庆:对,我觉得这方面还要加强。在境外想要投资一个基金,投资人一般会看这个基金熊市、牛市的时候表现怎么样,要做一些了解才会做投资的,投资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境内很多人买基金思考的时间可能比买一件衣服试穿的时间还少。其实,买对衣服、买错衣服对你生活上的影响是很小的。

  买基金不一样,选对选错差别很大。所以投资人在投资基金的时候,需要事先了解一下这个公司过去的表现是怎么样的,知道它的风格以后,适合你的再去投资。如果很多基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话,也会督促基金公司注意到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个是互为因果的。

  主持人:其实,中国很多基民是做功课的,不过他们用在了寻找比较喜欢的明星基金经理上。基金经理业绩做得很好,做得很有名气,买他的基金就很信赖,在海外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许立庆:也有,像彼得•林奇这种人是真的存在的,可是这种人万中选一才会出现。在我过去20多年的从业经验里面,也只看到过两到三个非常不错的基金经理,能够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投资人要去押明星基金经理也可以,但是“择人”很难,如果能很早就认出基金经理的能力,一直跟着投资,这种机会很小,只能为很少一部分投资人赚钱。

  所以,投资者应该比较在意的是整个投资团队的风格是怎样的,这样会比较稳定,这对投资者长远的投资回报是比较有保证的。

  主持人:如果在您的手下有一位像彼得•林奇这样非常出色的基金经理的话,他要离开您会把他留住吗?

  许立庆:只靠一个明星基金经理长远来看对公司不一定好,他总有一天会退休,一定会离开的,而且任何一个人都会犯错,万一他不小心弄错的话这个局面就很难收拾。如果是一个团队,那么同时犯错误的机会就小很多。

  彼得•林奇为什么要退休,他从业时从来没有失误,但他不能保证以后永远都是对的,所以他选择不把自己逼得太紧而退休。在金融行业工作压力非常大,所以如果基金经理出于个人原因,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什么理由去留住他了。

  主持人:那您做投资有什么心得和体会吗?

  许立庆:我觉得投资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一定要有纪律性,不能太随意。我对一般投资者的建议,投资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你还有本业要做。所以,首先要看这个投资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基金公司风格,也喜欢它的管理团队。

  另外,我觉得定投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择人很难,择时也很难,投资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多了,即使基金经理有很好的洞察力和前瞻力,也怕自己有失手的一天。通过看起来呆板、平凡的定投,以纪律性、一致性打败股票市场高波动性、高风险性,海外较长时间的实证案例显示,定投是长期投资最有效的投资方式。

  主持人:您对投资者的建议是定投?

  许立庆:对,但在做定投之前也要做一些功课,而不是盲目选择。

  主持人:最近大家又在说金融危机的第二波要开始了,市场上的观点有的说金融危机很快会结束,但也有的说影响会更大,您的看法是?

  许立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现在就要看实体经济衍生下去对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在发达市场里面,个人没有信心消费就会降低,而消费占他们GDP很大一块,如果消费降低对实体经济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另外对信用卡的偿付能力就变得很低。这两个方面的恶化如果再次影响到金融体系,就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各国政府拼命在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就业问题解决掉,让老百姓有信心,有信心以后就愿意去消费,这样就会把恶性循环扭转过来。否则,真的可能形成一个漩涡。这也是现在和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不一样的地方,大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都没有积极介入,导致了最坏的结果。

  主持人:您觉得就业问题是核心的问题?

  许立庆:对,这也是中国、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

 


上一篇:摩根大通吴绳祖:供股成为新融资方式
下一篇:对话高雷GLG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李亦非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无标题文档
相关搜索
Google
搜索海外上市 搜索本站文章
关于我们--主要业务--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环球财富  中国海外上市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现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南里
Add: Dashanz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E-mail: 京ICP备16019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