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用户名: 密码:  
  ·中文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海外上市申请 海外上市动态 国企海外上市 国际财经 国内财经 政策动态 高端访谈
新闻 海外上市研究 国内上市动态 民营企业上市 中小企业 财富故事 企业之星 创业指南
会议 海外上市法规 海外上市案例 海外交易所 服务机构 风险投资 并购重组 私募融资
培训 海外上市博客 海外上市百科 上市公司人才 常见问题 图片新闻 视频播放 留 言 板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财富故事
 

王利芬:从CCTV到优米网

  录入日期:2010年5月26日   出处:经济观察报        【编辑录入:本站网编】

王利芬(资料图片)
王利芬(资料图片)

 

  创办优米网之前,我在中央电视台待了十五年,中间实际上可以说换了三份工作。

  博士毕业后,我到新华社去实习,新华社就靠写,那时候我写博士论文一天能写七千字,写对我来说太不算是事了,我就觉得文字记者太没劲了,因为写东西太容易了。我的博士论文是用电脑写成的,那时候我的电脑是北大第一台三八六,现在还在我家里。买了电脑之后我要学打字,练五笔字型。光练五笔字型太没劲,那我就说打个小说吧。写完了就把小说寄到了最牛的文学杂志:《当代》,署的笔名。竟然发表了,杂志编辑还跟我说,你最好每天练习写作。

  我在新华社实习了三个月,跟着他们最牛的国内部记者,采访完之后就写,我觉得没什么挑战,就决定到电视台去实习。1994年,《东方时空》刚开播,一进去就感觉到整个氛围充满激情,而且遇到了我不会的东西,机器一闪我就傻了。电视不是靠写的,要靠画面、靠摄像实现你要表达的东西,跟摄像合作不来你就只能干着急,画面上该有的没有,用天花乱坠的文字也补不回来,错过了新闻现场就什么都没有。我说,这个过瘾。我有写的本事和才能,先把它留着,先弄我不会的,死都要去电视台工作。所以,是《东方时空》的魅力把我吸引过去了。

  进了电视台之后又马上开始做《焦点访谈》。那个时候我就确立了我的志向,要做一个像法拉奇那样的记者。法拉奇是文字记者,但是她太令人敬佩了,太有本事了。

  之后我去《新闻调查》做记者,新闻调查不就是提问吗,就像法拉奇采访一样。那个时候为民请命、反对腐败贪污,我们做了很多揭露性的报道,那份工作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在《新闻调查》的时候曾经两次去见朱基,也不是去采访他,跟选题有关——上海的政府机构改革。那个时候哪有记者敢做政府机构改革的。一做这个选题就要找中宣部,最后还要到朱基办公室。我就开着那时台里给新闻调查记者配的红色小捷达车去了。觉得自己是为民请命、很正义、很有良知,觉得工作特别有吸引力,把一些贪官污吏弄出来,特来劲。

  时间长了,我发现有问题。1990年代中国还是以经济的改革开放为中心,但我不懂经济,而且发现所有新闻调查记者的报道,都是单凭一种正义感:《焦点访谈》记者说,你看国家红头文件是这样的;采访对象说,是这样;记者说,那为什么你不是这么做的?我们惯用的就是这种手段。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成熟,你就越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他们这样做有他的难处,背后的环境和制度让他必须这样做,要不然他没办法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我们拿着国家的红头文件,就是尚方宝剑,这样你就把人家搞了。如果说你有所判断的话,也都只是在道德层面判断。中央一套的节目,《新闻调查》也好、《东方时空》也好、《焦点访谈》也好,其中的道德判断特别多。但是在道德之外的其他层面,却没有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整个国家以经济开放为中心这样一个时代里,深层的运转逻辑我不清楚。

  所以五年之后,我发现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在减退。1999年我去夏威夷陪读,我先生在那儿读书,正好怀孕生孩子,实际上是歇了一年。回来之后,当时央视的经济部主任找到我,想要我做《对话》的制片人,说这个节目是跟大企业老板,比如世界五百强的CEO对话。我说这个可以,通过微观经济、一个一个的公司来理解这个国家。于是电视台对我的吸引力又增加了。一种吸引力消退的时候,另外一种吸引力开始了,我开始用经济频道这样一个平台来了解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转。

  这跟我个人想法的变化是相关的。在揭黑幕的过程里,你发现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是你根本报道不了的,稍稍遇到一点背景你就报不了。能播出去的东西,说老实话,根本不是我们最深恶痛绝的那些。机制和体制不改变,这样的案例有成千上万,穷极一生我也弄不完。它会不停滋生,弄完了一个东还有一个西出来,你弄得完吗?所以我开始觉得,如果你想对这个国家有用,不能揭露个别的黑暗,不是去把所有案例都报出来,而是要做一些建设性的东西,把好的给人们看。所以我做《对话》,国际五百强公司的CEO走到镜头前,他待人处世的方式、思维方式都进来了,把好的东西带给大家。

  这个过程就是这么完成的。先前我有好几个节目是没播出去的,起早贪黑,甚至到地窖里去,最后人家一个电话敷衍了事。我的生命是有限的,青春也很短暂,我干吗不去做一点积极有价值的事情,同时能够理解这个国家是怎么运转的呢?我开始读周小川、吴敬链的文章,去了解各种体制的改革,财税的、外贸的、汇率的。我还捧着曼昆的《经济学》一页一页读。我本来学文学评论,离得很远,根本不懂经济。《对话》能够迅速做出来,也跟我是学文学的有关。因为我能把经济搞得人文化,大家能够接受,这其实解决了一个大众化的过程,所以《对话》做得很好。做好之后,我们台长就说,你能不能把《经济信息联播》也做了。

  我说可以。你想想,做《经济信息联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对整个经济的运作都了解,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什么都要做,要特别懂。因为我是部主任,要审片,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要打造新闻直播线,我以前做的都是专题,没做过直播。我就是这样,你要让我重复,不如让我去死。做了三年半《对话》、一年多的《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和《全球资讯榜》,打造了二套整个财经新闻直播线。那个时候很多朋友帮我,经常就是一个电话打过去,说这个玩意儿我听不懂,你跟我说说,然后我才能审片。很不容易,自己在那儿折腾。

  后来我又开始厌倦了,因为我升了主任,主任是一个不尴不尬的职务,上不靠天下不靠地,底下是十几个制片,二十多个主编。我是喜欢一步到位的人,就是说我希望我的能力能够直接表现在屏幕上,协调不是我的长项。但做主任要协调,协调上协调下。所以我一看不行,就暗暗申请出国留学。我的教育经历非常完备,但就是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我必须要把这个经历补上,因为如果没有留过学,你对很多人的认识是不到位的,看起来认识,实际上别人说的你不懂。当时我因为做《对话》跟很多海外人士接触,觉得还是有障碍。所以我必须去留学,而且一定要作为个体去西方体验,此前都是跟着领导人出去采访,从宾馆到出租车,从出租车到机场,一点意思都没有。当时台里说你不要走了,给你提拔,或者就去三个月好了。我说三个月不行,别人告诉我三个月正是在国外最难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那我就去一年吧,不提拔就算了。其实人家也没有承诺提拔你,只是说你要是待下来继续做贡献的话,提拔的机会大,奋斗了这么多年,一出国马上就没了。

  在国外的一年接触了大量新东西,包括到美国各个大电视台去看,到布鲁金斯学会去看,到民主党的总部去看,在各个城市飞。那时的条件特别好,还配了一个助手。我回来写了一本书叫《对话美国电视》,主要讲西方电视台是怎么起来的和怎么运作的。

  回国之后其实我就想离开电视台了。那个时候我要走,肯定会去做一个内容提供商。因为我的全部本事就是电视内容制作,除了娱乐节目没做过,其他都做过了。我在美国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特朗普的《学徒》,很想回来把它本土化。在本土化时要制播分离,我对台里说,就别再给我安排一个什么官了,我就拿这个官换一个制播分离的制度,分到央视风云,这也是一个国企的单位,但它比台里舒服多了,也要灵活。所以我就把《赢在中国》这个事情做起来了。

  做《赢在中国》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模仿《学徒》,因为上海电视台做了一档模仿《学徒》的节目,不是太成功。我在国外看到一个网站上面说,中国大学生找工作非常艰难,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几百万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居然超男超女还那么热闹,这个国家真奇怪。在中国,很多大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能够上大学,那都是顶了天的大事,但大学一毕业却等于失业。我就想,我得让这些年轻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哪怕摆一个茶叶蛋摊,也能够养活自己,说不定还能雇个人。他们需要人去激励。于是我把励志和创业结合起来,做了《赢在中国》。当然,我借鉴了《学徒》的一些电视表达手法,但是灵魂一定是自己的。我承认,《学徒》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那就是,原来电视还可以这样做,还可以做这么好看,比电视剧还要好看。《赢在中国》前前后后做了两年多,中间我说大家不能都讲致富,还要用央视这个平台来提倡一种文明水准,要有尊严,让人尊敬,还有软实力,抱着这种想法我又做了《我们》。

  现在我出来创业,但其实2005年从美国回来时我就知道电视在衰落了,美国电视都在衰落。我开始关注新媒体,我必须找到新的东西吸引自己,我找到了新的东西,就是优米网。

  总之,我在中央电视台的生涯可以分三个五年,五年调查记者,五年《对话》和资讯,五年的《赢在中国》和《我们》。现在,新的五年开始了,我必须走入新的新一轮。

  让我来描述优米网,它就是一个立体交叉平台,是和我的服务对象更好地交流的一个平台。未来我希望它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希望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媒体发展里面,有自己一席之地,或者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多大多强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当然我们希望更大、更好、更强,但是它还在初创阶段,我仍是如履薄冰,还真不能说大话。我的起点够高的了,大家的期望值特别高,我没有办法管理别人的期望值,但是我一定要告诉大家,这条路特别艰辛,没有人走过。本来任何一条创业的路都很艰辛,而我还硬是要把苹果跟梨搞在一起,长出一个新东西,就会更加艰辛,更加需要小心翼翼。

  (本文由王利芬女士口述,李翔整理,未经王利芬女士审阅)


上一篇:王健林成新财富杂志500富人榜首富
下一篇:刘谦:世上本没有奇迹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无标题文档
相关搜索
Google
搜索海外上市 搜索本站文章
关于我们--主要业务--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环球财富  中国海外上市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现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南里
Add: Dashanz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E-mail: 京ICP备16019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