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用户名: 密码:  
  ·中文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海外上市申请 海外上市动态 国企海外上市 国际财经 国内财经 政策动态 高端访谈
新闻 海外上市研究 国内上市动态 民营企业上市 中小企业 财富故事 企业之星 创业指南
会议 海外上市法规 海外上市案例 海外交易所 服务机构 风险投资 并购重组 私募融资
培训 海外上市博客 海外上市百科 上市公司人才 常见问题 图片新闻 视频播放 留 言 板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投行高层访谈
 

王亚伟:正确认识价值投资

  录入日期:2009年7月10日   出处:新浪财经        【编辑录入:本站网编】

王亚伟公开回应市场疑问采访实录
图:华夏基金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证监会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两只基金的传闻。7月9日下午,华夏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公司会议室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华夏大盘精选业绩非常优秀,常常成为媒体、公众的关注焦点,对此您怎么看?

  基金行业,老百姓的关注度高,具备娱乐行业的某些典型要素。我三年前就感觉到,基金行业将日趋娱乐化,事实的发展也验证了我的判断。基金经理注定是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业绩好的,从业时间长的。到目前为止,公募基金行业里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多数已经转做私募去了,我是留下坚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投资业绩也比较好,所以我受到广泛关注,并承担了一些额外的社会功能和娱乐化功能也是在所难免。但另一方面,娱乐化的倾向也在客观上恶化了公募基金经理的生存环境。

  媒体上有针对我的投资的质疑文章,有些不是出于炒作和吸引眼球的目的,只是客观地反映市场中存在的疑问,希望能得到解答,我很理解。在某些行业,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喜欢到处发言,媒体可以报道得很热闹,但基金行业不同,在言论方面管理更严谨,尤其基金经理,职业特性要求他们少说多做,所以即使有质疑我也很少回应,以前和媒体朋友们沟通得不够,这方面首先表示歉意。

  对于各种质疑,我的心态概括起来说就是坦然面对。之所以能够坦然面对,首先是因为我没有任何违规的操作,不心虚当然坦然;其次还因为,有质疑说明有人关心你,有人关心总比没人关心好,尽管其中存在很多误解,但我不想去和这些误解较劲。我希望能够多一些理解,但如果理解不了我也无法强求。毕竟中国证券市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大家由于经历不同、所处位置的不同,对投资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很正常。也没有必要达成共识,投资上的问题,往往在达成共识后很快就会走到错误的边缘。既然如此,何不求同存异。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试图让每个人理解你、说你好根本就是徒劳的,还是顺其自然吧。在投资领域里,时间是试金石,大浪淘沙,水落石出,很多事情,需要留待时间去证明。与其把精力花在对外解释上,不如花在投资研究上,花在家人朋友上,花在兴趣爱好上,时间对我来说永远是不够用的。但为什么这次我要花时间出来解释一下呢?因为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有很多朋友发来短信安慰我,鼓励我,我得一一回复表示感谢,我发现这占用了我不少时间,所以希望今天花一点时间,换来今后我和我的朋友们节省更多的时间。

  记者:您的投资理念的核心是独立思考,不跟随大流,反映在投资中,您发掘并投资一些重组股、冷门股等,而不是热门股,您能具体解释一下您的投资理念吗?

  做投资要形成一套能够体现自己风格的,适合自己运用的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和理念。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不管什么时候,要独立思考。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投资有不同的风格,就像媒体有不同的特色,报道也有不同风格。

  目前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区。不知道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没有讲清楚还是有些人在理解上出了偏差,我见到听到的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在真正地做价值投资,他们做的只是贴标签,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给与他们投资方法不同的人贴上投机者的标签,给某些股票贴上价值股的标签,给其它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过的股票贴上投机股的标签。如果只有买他们贴过价值股标签的股票才算价值投资者的话,这个门槛对我来说太高了,高不可攀。比如说,中国船舶和中国平安都是好公司,他们可能会在250元以上买中国船舶,在140元以上买中国平安,只是因为这些股票上有他们贴上去的价值股标签。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错的只是这个市场。我庆幸自己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如果说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的话,那么我有资格说自己更接近于一个价值投资者,尽管我从来不愿把自己这样归类。从长一点时间看,市场不会以价值投资、非价值投资来区分投资者,同样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是成功的投资者,而他的某些中国信徒是失败的投资者,市场会这样来划分,残酷但很公平。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须费尽口舌去表白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到头来业绩会说明一切。是否是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贴标签是没有用的。巴菲特经过研究,在8元买了比亚迪,这算是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也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8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那么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而一旦价格高于未来预期价值了还去追,就属于投机了。我希望以自己的投资实践去丰富价值投资的内涵,对于会不会被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我毫无兴趣。

  记者:您管理的基金发掘、投资重组股成功率很高,您是如何做到的?

  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的。但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

  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了,我相信如果提出质疑的人花功夫去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开信息,也差不多能做出同样的投资判断,只可惜他们很少这样做。在我们这个行业,出去调研也好,参加讨论也好,如果不事先做足功课是没有资格提问和发言的,所以对于这类质疑我往往不知如何回应,因为我没有时间从ABC讲起。

  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怎么办?我就加上合理的推测。那么怎样推测才合理呢?通过换位思考。经济学里有理性人的假设,重组方和被重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这些问题看似涉及内幕信息,但实际上你根本无需打探什么内幕信息,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很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大家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你站在他们角度做出的选择也基本上会成为他们实际上的选择。基金经理必须有意识地站在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仅仅站在财务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对价值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做了合理推测了,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那又该怎么办?我还有第三点:组合投资。举例来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成功实施重组的话,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从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质疑我总是精准押中重组股的人只看见了树木。孤立的看某只股票是成功了,但就整个重组股组合而言单月的成功概率仅为二十分之一。如果我有本事做到所谓的精准踩点,百发百中,那岂不是这个月押中20只,下个月又押中另外20只?这是不可能的。

  记者: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之间是不是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利益输送,是法律法规和华夏基金公司内控制度严格禁止的。公司制定了公平交易管理制度,由交易管理部严格执行,风控部门定期进行基金交易行为分析,杜绝利益输送。从业10多年,我绝不会去试图挑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监管的有效性,历来坚持稳健经营、规范运作的华夏基金公司绝不会允许利益输送的情况存在,视业绩为生命的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们也绝不会牺牲自己基金的业绩去为其他基金输送利益。只要用常识去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在华夏基金根本不存在利益输送的生存土壤。华夏基金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投研平台,并鼓励基金经理们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特长,为投资者创造最好的回报。正因为如此,华夏基金才能做到整体投资业绩优秀而且每只基金各具特色。如果搞利益输送,是无法做到整体业绩优秀的,更无法吸引和留住好的人才。华夏基金从来不为股东、专户、单只基金做任何利益输送,历史上没有,未来即使发展到上万亿规模甚至更大,也决不会做。为什么我能做到连续几年业绩领先?我认为是投资风格使然。我的投资风格在趋同化的公募基金业内有点独特,举个极端的例子,我的风格是A,其它基金的风格是B,如果A风格优于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我也和别人一样是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就这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而不愿被同化的原因。被同化当然会舒服很多,不用再被质疑了,但是为了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我选择坚持。质疑我靠利益输送才能持续多年业绩领先,想象力有点丰富,只可惜没有用对地方。如果把这样的想象力运用到选股上,投资能力一定会突飞猛进。当然有些人需要通过质疑别人来为自己无法做到优秀而开脱,好让自己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平庸下去。

  记者: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一直暂停申购,华夏策略基金首发结束后,也一直暂停申购,是出于什么考虑?

  股票基金有不同的类型,有的适合把规模做的很大,比如被动型的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而对于主动型的股票基金而言,业绩和规模往往是一对矛盾,这点无需否认,是鱼和熊掌的关系。鱼和熊掌有没有可能兼得呢?有可能。华夏基金有成功管理大规模主动型股票基金的经验和能力,相信依靠投研团队,加上自身的努力,如果华夏大盘、华夏策略规模扩大到200亿以上,我仍然有可能管好。那么鱼和熊掌有没有把握兼得呢?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去尝试一下,放开申购,相信规模会变得很大,证明一下自己有能力管好大基金,也无妨。但万一不成功呢?损失的是持有人的利益。冒损失持有人利益的风险,去尝试证明自己的能力,值得吗?我认为不值得。我没有兴趣去证明自己有管理好大基金的能力,我只想给持有人最好的收益。况且华夏大盘精选基金虽然份额不到7亿份,但单位净值已经超过7.8元,基金总规模在50亿元左右,也并非部分人所认为的小盘基金。当然有些投资者无法申购可能会有抱怨,但古人说得好: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的这种轻规模、重业绩的想法和华夏基金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公司始终追求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追求规模的最大化,比如在2007年市场最狂热的时候,公司几乎暂停了所有主动型股票基金的申购,以此帮助投资者控制风险。华夏基金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靠的不是对规模的刻意追求,靠的是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回报,规模这东西即使刻意追求也是追求不到的。

  记者:上半年您管理的两只基金业绩如何?

  根据有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华夏大盘净值增长率为60.25%,在72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第7位,华夏策略净值增长率为43.9%,在48只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中排名第10,均名列前四分之一。对于这个成绩,我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地方在于资产配置,由于对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估计不足,对实体经济恢复的前景和持续性不很确定,上半年在实际操作中过于保守,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上半年的平均股票仓位仅为65%和55%,影响了净值表现。另一方面,靠这么低的平均股票仓位取得这样的收益率,对自己的选股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由于净值的波动率低,整体上夏普比率还是很高的。至于一两个月内的净值表现是否突出,我并不在意。历史上华夏大盘有过多次短期业绩落后的情况,比如07年上证指数从7月初的3800点飙升到10月中旬的6100点,指数涨幅60%,但华夏大盘同期净值增长率仅为49%,明显落后。但到08年1月中旬的5500点时,指数从最高点下跌了10%,但同期大盘精选的净值却增长了15%。大盘精选的差异化投资风格使得其净值变化与指数的相关度不是很高,所以短期落后于指数我并不担心,长期战胜指数我有信心。

  记者:目前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对于公募基金经理生存环境问题,您怎么看?您会去做私募吗?

  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值得各方面反思。基金行业“人”是决定性的因素,虽说想做基金经理的大有人在,谁走了都能找个新的填上,但管理能力是有差别的。好的基金经理都是各公司花了大代价培养起来的,优秀的人才流失,很让人痛心,对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长期如此也会动摇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心。去做私募,有可能获得高得多的报酬,但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不只是冲着钱去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能否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吸引优秀的基金经理留在公募基金行业去实现投资理想呢?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公募基金不是一个完美的行业,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由此给了私募基金发展的空间。行业在经历前期高速发展后,到了目前阶段,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制度创新也许远比产品创新更重要。相对于私募客户而言,广大普通投资者是最需要专业理财的,我觉得为他们服务更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作为基金经理在华夏基金工作了11年,对公募基金行业、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离开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虽然付出很多,但得到的更多,我一直心怀感恩,感谢这个行业给予我很多机会,我也愿意继续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选择作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作为华夏基金投研团队的一份子,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服务,并见证华夏基金发展为国际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见证我国的基金业不断成长和壮大,这是我的投资理想所在。当然,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它的发展路径。只是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打算。


上一篇:凯雷祖文萃:PE行业下半年会卷土重来
下一篇:北极光邓锋详解投资策略 追加投资开心网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无标题文档
相关搜索
Google
搜索海外上市 搜索本站文章
关于我们--主要业务--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环球财富  中国海外上市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现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南里
Add: Dashanz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E-mail: 京ICP备16019000号